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,您的生活服务帮手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地板打蜡

省油有限, 体验感差! 美国环境署或废除发动机自动启停!

发布日期:2025-05-30 02:45:43 浏览:37375

发动机自动启停功能的英文简称为ISG(Idle Stop-Go),在车辆临时停车时自动关闭发动机以减少燃油消耗和排放,待驾驶员准备起步时快速重启发动机。

但是最近,美国环保署预告说,要修改怠速启停功能相关规定。颇具戏剧性的是,此次提出修改的正是当年主导该功能推广的美国环保署(EPA)。

如今购买燃油车时,发动机自动启停功能几乎已成标配。这项被称为 “怠速熄火重启” 的技术虽看似是近 10 年的创新,实则早在两次石油危机期间就已出现 —— 最初是为应对飙升的油价,以近乎 “榨取” 的方式帮车主节油,后因油价趋稳逐渐淡出视野。

但随着碳排税政策的严格化,发动机自动启停再次被推上舞台。准确地说,为规避严苛法规,除 HEV 和 BEV 外,几乎所有燃油车都被强制要求搭载该功能。理论上,使用该功能可节省 4%-5% 的油耗,但实际效果需在频繁堵车的城市路况下才能体现。

功能鸡肋?消费者每天第一件事是关掉它

发动机自动启停的工作逻辑充满复杂条件:当方向盘转向角度过大,或检测到转向操作时,功能会自动解除并重启发动机;有时松开刹车后引擎无法启动,或在时速 10 公里以下时突然熄火,导致车辆未完全停稳就 “断油”。

更根本的痛点在于使用体验:功能启动时空调制冷会减弱,引擎重启时伴随的振动和噪音令人不适。此外,系统还面临电池损耗、部件故障等潜在问题 —— 搭载 发动机自动启停 的车辆需使用 AGM 电池,成本比普通电池高 2 倍左右。车企为保障功能稳定性,还需采用强化部件,进一步推高生产成本。

讽刺的是,即便投入了昂贵组件,多数消费者每天启动车辆后做的第一件事仍是关闭发动机自动启停。若车辆未配备物理按键,还需在中控屏中经过多次触控操作才能关闭,繁琐程度令人抓狂。

美国环保署 态度逆转:从 “发奖杯” 到 “听民怨”

美国环保署近期宣布将修改相关法案,这一表态颇具深意 —— 事实上,发动机自动启停的普及离不开 EPA 的长期推动:该机构曾通过 “碳积分” 机制鼓励车企搭载 ISG,相当于为减排贡献 “授勋”。

但美国环保署局长近期在社交平台 X 上直言:“ISG 是让所有车辆在等红灯时熄火的技术,而车企靠它拿‘奖杯’。” 他进一步表示:“美国环保署 曾推动该功能普及,但所有司机都讨厌它,现在该改改了。” 这意味着,当年强制推广 ISG 的机构,如今正打算放弃对该功能的 “半强制性” 支持。有研究甚至指出,ISG 虽能节油,但其实际减排效果是否显著仍存疑。

车企会立刻放弃吗?消费者的钱白花了?

不过,发动机自动启停短期内未必会消失。对车企而言,为激活和稳定该功能已投入大量成本(如研发高价电池、强化部件),若放弃发动机自动启停,不仅碳积分收益泡汤,前期投资也将成为沉没成本。

最无奈的还是消费者:被迫为不实用的功能买单,却从未从中受益。当意识到自己花高价购买的技术最终 “无人获利” 时,这种荒诞感或许比功能本身的不便更令人沮丧 —— 毕竟,谁该为这笔 “冤枉钱” 负责呢?